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时间:2024-06-26 16:17: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0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1998年9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审判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人民法院的廉政建设,维护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故意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因过失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
第三条 违法审判责任,应当依据违法事实、行为人的法定职责、主观过错以及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确定。
第四条 追究违法审判责任,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法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责任自负、罚当其过、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追究范围
第五条 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对应当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或者私自受理案件的。
因过失致使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未予受理,或者对不应当受理的案件违法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明知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者对符合法定回避条件的申请,故意不作出回避决定,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第七条 审判人员擅自干涉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
第八条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请求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有关审判人员故意不予收集,导致裁判错误的。
第九条 依职权应当对影响案件主要事实认定的证据进行鉴定、勘验、查询、核对,或者应当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而故意不进行,导致裁判错误的。
第十条 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或者故意损毁证据材料,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作伪证,或者以威胁、利诱方式收集证据的。
丢失或者因过失损毁证据材料,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一条 篡改、伪造或者故意损毁庭审笔录、合议庭评议记录、审判委员会讨论记录的。
第十二条 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报告案情故意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三条 拒不执行审判委员会决定,或者拒不执行上级人民法院裁判的。
第十四条 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的。
因过失导致裁判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五条 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或者解除财产保全措施,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有过失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六条 先予执行错误,造成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财产损失的。
第十七条 执行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财产损失的:
(一)故意违法执行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财产;
(二)故意重复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财产;
(三)故意超标的查封、冻结、扣押、变卖被执行财产;
(四)鉴定、评估、变卖被执行财产时,指使有关部门压低或者抬高价格;
(五)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
第十八条 私自制作诉讼文书,或者在制作诉讼文书时,故意违背合议庭评议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的。
因过失导致制作、送达诉讼文书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九条 故意违反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的。
采取强制措施有过失行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
第二十条 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一条 故意违反法律规定,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裁定减刑、假释的。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对法律、法规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裁判错误的;
(二)因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裁判错误的;
(三)因出现新的证据而改变裁判的;
(四)因国家法律的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改变裁判的;
(五)其他不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三章 违法责任
第二十三条 独任审判员违法审判的,由独任审判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合议庭成员评议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评议结论错误的,由导致错误结论的人员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讨论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决定错误的,由导致错误决定的人员承担责任。
审判委员会主持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导致审判委员会决定错误的,由主持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院长、庭长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严重不负责任,对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的错误不按照法定程序纠正,导致违法裁判的,院长、庭长、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有关人员均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违法审判责任的确认和追究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是否错误,应当由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确认。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是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违法审判线索的收集、对违法审判责任进行调查以及对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监察部门应当从二审、审判监督中发现审判人员违法审判的线索。
人民法院各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应当配合监察部门的工作,及时将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违法审判线索通知监察部门,并提供有关材料。
第三十条 对涉及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监察对象的违法审判线索,监察部门应当将有关材料报送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 上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认为下级人民法院应当追究有关审判人员责任而没有追究的,报告院长决定,责令下级人民法院追究责任,必要时可以直接调查处理。
第三十二条 对责任人的追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情节轻微的,责令有关责任人作出检查或者通报批评;
(二)情节较重,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有犯罪嫌疑的,移送有关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违法审判责任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理、申诉,依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调查处理案件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审判人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执行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监察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修改《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


关于修改《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3号)



  《关于修改〈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已于2012年2月21日经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部长 李盛霖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关于修改《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决定将《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12号)第二十一条第(五)项修改为:“对事故当事船舶、浮动设施、有关设备以及人员的各类证书、文书、日志、记录簿等相关违法证据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施行。
  《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

银发[2004]51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劳动
和社会保障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鼓励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
信用社(以下简称银行)对新增就业岗位吸收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小企
业给予信贷支持,更好地支持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再就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简化贷款担
保和贷款审批手续。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级以上市要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
法》有关规定,抓紧筹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并及时到位。省级政府设立的下岗
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应至少承担地市贷款担保基金代偿损失的10%。
(二)对已经落实贷款担保机构的地区,银行、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进
一步简化担保贷款手续,各地可结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创业培训的成效情况,降低反担
保门槛。反担保所要求的风险控制金额原则上不超过下岗失业人员实际贷款额的30%。各地
可以研究采取措施,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取消反担保,同时,积极探索其它防范
小额担保贷款风险的办法。
(三)尚未落实贷款担保机构的地区,可将贷款担保基金直接存入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商
业银行。财政部门与该商业银行应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由经办银行按照
不超过贷款担保基金5倍的数额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贷款担保基金自动提供相应担
保,以此方式发放贷款出现的损失由经办银行分担20%。经办银行应对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
款单独设立台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担保基金代偿的审核监督,
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四)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要协调督促辖区内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下
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积极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相关工
作。在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
款。鼓励银行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现有社区服务平台,创建信用社区,建立社区信用
担保机制,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
二、鼓励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
集型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一)适用此项优惠政策的小企业是指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
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依据原国
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
贸中小企[2003]143号)执行。
(二)银行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小企业发放贷款由财政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
利率(不含利率上浮部分)的50%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贴息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各
负担一半。银行开办此项业务发生的贷款呆账损失,由财政部门按相关规定核定后承担10%
的补偿,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
(三)地方财政对开办符合上述条件的小企业贷款的经办银行按季给予手续费补助,补助
金额为贷款实际发放金额的0.5%。
(四)经办银行应根据符合上述条件的小企业吸纳的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合理确定贷款额
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借款人提出展期且符合贷款展期条
件的,商业银行可按照相关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能超过一年。
(五)对已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小企业贷款,政府不再提供担保形式的支持。
三、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各级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下岗
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政策解释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对政策执
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迅速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相关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