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时间:2024-06-02 10:40: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8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3月2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3年3月2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会议的举行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办理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使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程序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集体行使职权。

第二章 会议的举行
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除特殊情况临时召集的外,应在会议举行前7天将会议日期和议程草案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每次开会日期,并拟订会议议程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方能举行。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都应出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因病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会议的,必须请假。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列席会议。
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厅和各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有关工作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会议。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1人列席会议。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邀请有关的全省本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每次会议列席范围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作出安排,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都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工作委员会研究并提出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
会会议审议。
主任会议决定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案,应当向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议案,一般应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前15天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议案必须以书面形式,写明案由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提请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必须附有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并提供有关参考资料。
提请任免案,提请任免的机关必须报送干部任免呈报表。对任命的人员,还要同时报送其思想工作表现和任命理由等简要材料。
第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议案的说明。
主任会议提出的议案,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或者委托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作说明。
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议案,由省人民政府负责人或者委托所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作说明。
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议案,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议案,由提案人推举1人作说明。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议案说明后,由分组会议对议案进行审议。
举行分组会议的时候,提案人或提案机关的负责人必须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并可以在会上对议案作补充说明。
第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审议中必须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有些议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任会议提出,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委托有关工作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并提出意见。
对地方性法规一般采取两次审议的作法,即第一次会议听取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和有关工作委员会的初审报告并作初步审议,然后交给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其他有关工作委员会研究修改,或者由法制工作委员会印发给各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后进行修改,并负责向常务委员会
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第二次会议再作进一步审议。
第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出议案的机关或者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十三条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民族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批准,可先由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委员会提出意见,经主任会议决定申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批准。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 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专项工作报告。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指定题目,要求上述机关其有关部门向常务委员会作报告。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工作报告或常务委员会指定的专题报告,应由省长、副省长或其他政府组成人员,院长、副院长,检察长、副检察长到会作报告。
第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报告人必须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相应决议或决定。有关部门对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应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将贯彻执行的情况报告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审议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由报告工作的机关处理和答复。

第五章 质询案的提出和办理
第十八条 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十九条 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的对象和质询的内容。质询的内容必须属于受质询机关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第二十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对决定质询的质询案,交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向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作口头或书面答复。
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签署,并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十一条 受质询机关如果在本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不能作出答复的,必须说明原因,由主任会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答复时间。
第二十二条 提出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时,可以提出询问和依法继续质询。
第二十三条 质询案在未作出答复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质询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二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要围绕议题发言。在全体会议上每次发言不超过15分钟。对于超过时间或与议题无关的发言,会议主持人可以制止。如发言人需要详细说明某一个问题时,事先提出要求,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可以延长发言时间。
第二十六条 交付表决的议案,如果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也可以采用举手方式或其他方式。
对人事任免案,任职人员一般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表决器表决,免职人员采用举手的方式表决,可以逐人表决,也可以合并表决。对其他议案,一般采用举手的方式表决,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表决器表决。
第二十八条 表决议案,必须有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赞成,才获通过。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二十九条 列席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可以发言,但是没有表决权。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批准或确认,并予以颁布。

第三十一条 在常务委员会议事过程中,属于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问题,与会人员必须遵守保密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1993年3月2日

安徽省实行计划生育若干规定

安徽省人大


安徽省实行计划生育若干规定
省人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推行计划生育,实现国家人口规划,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计划生育的要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和鼓励晚婚、晚育;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于,严禁生育计划外的二胎,杜绝多胎。
第三条 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和实现本地区的人口规划。

第二章 生 育
第五条 实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有下列情况之一,要求再生育一个孩子的,可以有计划的安排:
一、第一个孩子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再婚夫妻双方原来共计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现在家庭没有或只有一个孩子的。
三、再婚夫妻一方是有两个孩子的丧偶者,另一方是未生育过的。
四、婚后不孕,女方年满三十五周岁收养一个孩子后,又怀孕要求生育的。
五、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六、夫妻双方均是少数民族的。
七、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作业,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八、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的。
九、残废军人残废等级在二等乙级以上的。
第六条 农村一对夫妻已生育一个孩子,如要求再生育一个孩子,除执行第五条各项规定外,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有计划的安排:
一、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仅适用于姐妹中一人)。
二、兄弟数人只有一人有生育能力的。
三、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四、居住在人口长期没有发展的大山区,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第七条 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要求再生育一个孩子的,须在前一个孩子满三周岁后,由本人提出申请,乡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县级计划生育部门批准,方可生育。未经批准的,按计划外生育处理。
第八条 提倡优生,开展婚前检查。不应结婚生育者,禁止结婚生育。

第三章 奖 励
第九条 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对实行晚婚、晚育和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给予奖励和照顾。
一、凡晚婚的初婚者,延长婚假二十天,婚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凡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三十天,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三、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延长产假三十天,工资照发;夫妻不在一起工作的,给予男方二十天照顾假,待遇比照探亲假处理。
四、生育一个孩子后,决定不生第二个的,由夫妻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核实,报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发给独生子女证书。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儿童保健费男孩五元,女孩六元,由父母双方所在单位各发—半,至独生子女十四周岁止。农村也可以采取其它可行的办法实行奖励。
五、凡分配住房或宅基地,独生子女按二人计算。由国家供应口根的山区、经济作物区,独生子女口粮按成人标准供应。在入托、入学、就医、招工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应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照顾。
六、国家干部、职工只生育一个孩于,并在子女十四周岁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在批准退休时,加发基本工资百分之五的退休金。
七、国家干部、职工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凭医疗单位证明,规定给予假期,休假期间工资照发,全勤奖不受影响。农民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有条件的乡、村应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条 对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四章 处 罚
第十一条 不按计划生育者,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计划外怀孕者,由所在单位和乡(镇)、村、街道、居民委说服动员其流产、引产,外出躲避的,由当地计划生育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动员其就地流产、引产。拒不接受的,国家干部、职工从怀孕之月起,二胎扣发夫妻双方月工资的百分之十五;三胎扣发百分之二十;农民和城
镇居民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直至接受流产、引产后,再全部发还。
二、国家干部、职工计划外生育二胎的,按夫妻双方月工资的百分之十征收社会抚育费七年;生育三胎的,按夫妻双方月工资的百分之十五征收社会抚育费十四年。不论计划外生育二胎或三胎,夫妻双方各免调工资—次,三年内不评发奖金(超产奖、发明奖除外)、不评模、不提拨,
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
三、农民和城镇居民计划外生育二胎的,按夫妻双方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征收社会抚育费七年,生育三胎的,按夫妻双方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征收社会抚育费十四年。
四、女干部、女职工计划外生育,其产前检查、分娩、产褥的医疗费自理,不能享受产假待遇。
第十二条 对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书又超计划生育的,收回其证书,追回所领取的各项奖励费,并按第十一条有关规定给以处罚。因独生子女致残,经批准生育第二胎的,收回独生子女证书,原得各项奖励不再追回。
第十三条 征收的社会抚育费及其它处罚收入,只能用于计划生育必需的开支,不得挪用。违者给以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保护女婴和生女婴的母亲.对于溺杀女婴和虐待女婴母亲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依法给予法律制裁。
第十五条 各级干部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必须忠于职守,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者给以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对造谣惑众、虐待实行计划生育妇女、欧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和其它破环计划生育工作的,均应及时给以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一九八一年五月九日通过、六月二十日公布的《安徽省实行计划生育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1984年8月17日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提高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部决定今年对全国独立建制的县级以上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
一、评估、定级的标准
评估、定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条件和服务质量。
评估、定级的标准是:
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一)。
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二)。
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三)。
二、方法与步骤
1.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工作由图书馆司直接组织实施。
评估工作于一九九五年九月、十月间进行。被评估的图书馆根据《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涉及的内容、范围进行全面的工作汇报,然后评估组逐项进行检查。各图书馆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有关的原始记录,档案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均为一九九四年度的)。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负责组织对所属地、市、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评估。
各计划单列市所属区、县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工作的组织,由省文化厅与市文化局协商安排。
3.凡在今年八月底以前做为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原则上均应参加此次评估工作,如因正在基建、搬迁当中不能参加评估工作可缓后进行,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图书馆司批准。
4.地、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评估工作评估的方法与步骤参照上述对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做法。开展时间由各地自行安排,但必须于今年十月底之前结束。
5.各地应将评估结果按《评估结果报表》、《汇总表》(见附件五、六)①的要求填报,连同评估工作总结及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状况的分析报告一并于十月底报我部图书馆司。
注① 附件五、六略。
6.我部将对各地的评估工作进行审查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地、市、县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等级。
三、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加强领导
对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可以比较具体地掌握各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各地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实际状况,以利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促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望各地文化厅(局、文管会)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领导,
认真、扎实地做好,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部成立公共系统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德有副部长担任,日常工作由图书馆司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可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这项工作,请将领导机构的组成与工作计划于六月底之前报我部图书馆司。

附件一: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40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00分
三、读者服务工作 275分
四、业务研究、业务辅导、协作协调 95分
五、管理 140分
六、提高指标 50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40| |
|----|-------|--------|----|----------|
| 11 |设 施 | | 10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 4000↑ | 30|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3000↑ | 20|不含职工宿舍及临时 |
| | (平方米)| 2000↑ | 15|性房屋。 |
| | | 1000↑ | 10| |
|----|-------|--------|----|----------|
| 112|读者用房面积/| 60↑ | 10|读者用房指阅览室、 |
| |总面积 | 50↑ | 6|外借处、开架书库等 |
| |(%) | 40↑ | 3|读者可以进入的场 |
| | | | |所。 |
|----|-------|--------|----|----------|
| | | 400↑ | 10| |
| 113|读者座席(个)| 300↑ | 8| |
| | | 200↑ | 6| |
| | | 100↑ | 4| |
|----|-------|--------|----|----------|
| | |有专门的声像室 | | |
| | |并配有由中央控 | | |
| 114|声像室与设施 |制的不少于20 |0-20| |
| | |台(套)的收视 | | |
| | |或收听设备 | | |
|----|-------|--------|----|----------|
| | |每种(或每套) | |指图书馆工作需要的 |
| | |设备价值 | |汽车、电子计算机、 |
| | | 50000↑ | 10|复印机、摄像机、电 |
| 115|设备 | 25000↑ | 8|视机、空调等设备 |
| |(元/种、套)| 10000↑ | 6|(不包括声像室的设 |
| | | 5000↑ | 4|备),累计得分不得 |
| | | 4000↑ | 2|超过30分。 |
|----|-------|--------|----|----------|
| 12 |经 费 | | 70| |
|----|-------|--------|----|----------|
| | | 80↑ | 35| |
| | | 70↑ | 30|指财政正常拨款,包 |
| 121|总经费(万元)| 60↑ | 25|括设备费和活动费, |
| | | 50↑ | 20|不包括基建费和其他 |
| | | 40↑ | 15|专项拨款。 |
| | | 30↑ | 10| |
|----|-------|--------|----|----------|
| | |在财政拨款中标 | | |
| 122|购书费单列 |明购书费数额并 | 10|此项购书费指新增藏 |
| | |不少于10万元。| |量购置费。 |
|----|-------|--------|----|----------|
| | | 30↑ | 25| |
| 123|新增藏量购置费| 25↑ | 20|含订购图书、报刊和 |
| |(万元) | 20↑ | 15|其它载体文献的费 |
| | | 15↑ | 10|用。 |
| | | 10↑ | 5|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3 |人 员 | | 50| |
|----|--------|---------|----|----------|
| | |指采用各种方式 | |听取汇报、审查材 |
| 131|职工教育、岗位 |提高本馆职工思 |0-10|料、检验实施效果 |
| |培训实施情况 |想、业务、文化 | | |
| | |素质的培训。 | | |
|----|--------|---------|----|----------|
| |学历结构(1) | 100↑ | 5| |
| 132|高中以上人员数 | 90↑ | 3| |
| |/职工人数(%)| 80↑ | 1| |
|----|--------|---------|----|----------|
| |学历结构(2) | 50↑ | 5| |
| 133|大专以上人员数 | 40↑ | 3| |
| |/职工人数(%)| 30↑ | 1| |
|----|--------|---------|----|----------|
| |职称结构(1) | 10↑ | 5| |
| 134|高级职称/业务 | 7↑ | 3|指国家制定的各系列 |
| |人员数(%) | 5↑ | 1|职称。 |
|----|--------|---------|----|----------|
| |职称结构(2) | 40↑ | 5| |
| 135|中级职称/业条 | 30↑ | 3|同上 |
| |人员数(%) | 25↑ | 1| |
|----|--------|---------|----|----------|

| |职称结构(3) | 50↑ | 5| |
| 136|初级职称/业务 | 40↑ | 3|同上 |
| |人员数(%) | 30↑ | 1| |
|----|--------|---------|----|----------|
| | |1.具有大专以上学| 4| |
| | |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 | |
| | |不低于2/3; | | |
| | |2.主管业务的馆领| |参考93年或94年文|
| | |导受过系统的图书馆| 4|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 |
| 137|领导班子状况 |学培训; | |领导班子的考核意 |
| | |3.馆龄平均在5年| |见,未经考核的不得 |
| | |以上; | 3|分。 |
| | |4.文化主管部门对| | |
| | |图书馆领导班子的考|0-4 | |
| | |核意见。 | | |
|----|--------|---------|----|----------|
| 14 |藏 书 | | 20| |
|----|--------|---------|----|----------|
| | | 40↑ | 20| |
| 141|总藏量(万册、 | 30↑ | 15| |
| |件) | 20↑ | 10|包括各种文献载体。 |
| | | 10↑ | 5| |
|----|--------|---------|----|----------|
| 2 |基础业务建设 | | 20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21 |藏书建设 | | 60| |
|----|-------|---------|----|-----------|
| | | 8000↑ | 30| |
| | | 7000↑ | 25| |
| 211|年新增藏量 | 6000↑ | 20|含报刊、其它载体文 |
| |(种) | 5000↑ | 15|献。 |
| | | 4000↑ | 10| |
| | | 3000↑ | 5| |
|----|-------|---------|----|-----------|
| |报刊入藏率 | 10↑ | 10| |
| |年报刊购置费/| 8↑ | 6| |
| 212|年新增藏量购置| 6↑ | 3| |
| |费(%) | | | |
|----|-------|---------|----|-----------|
| |连环画、低幼读| 20↑ | 10| |
| |物入藏率 | 15↑ | 7| |
| |年连环画、低幼| 10↑ | 5| |
| 213|读物购置费/年| 5↑ | 2| |
| |新增藏量购置费| | | |
| |(%) | | | |
|----|-------|---------|----|-----------|

| |少儿声像资料入| 10↑ | 10| |
| |藏率 年少儿声| 7↑ | 8| |
| 214|像资料购置费/| 5↑ | 5| |
| |年新增藏量购置| 3↑ | 2| |
| |费(%) | | | |
|----|-------|---------|----|-----------|
| 22 |文献标引与著录| | 55| |
|----|-------|---------|----|-----------|
| | | 4↓ | 5|使用《中图法》或 |
| 221|图书标引误差率| 3↓ | 10|《中图法(儿版)》进 |
| |(%) | 2↓ | 15|行标引从5大类中抽 |
| | | 1↓ | 20|查100种,误差率超 |
| | | | |过4%不得分。 |
|----|-------|---------|----|-----------|
| | | 4↓ | 5|使用《普通图书著录 |
| 222|图书著录误差率| 3↓ | 10|规则》著录 |
| |(%) | 2↓ | 15|从5大类中抽查50 |
| | | 1↓ | 20|种,误差率超过4% |
| | | | |不得分。 |
|----|-------|---------|----|-----------|
| | |书标、登录号、 | | |
| 223|加工整理质量 |馆藏章、条形码 |0-10|要求规范、统一、整 |
| | |等 | |齐、美观 |
|----|-------|---------|----|-----------|
| 224|图书标引 |使用《中图法儿 | | |
| | |版》标引 | 5| |
|----|-------|---------|----|-----------|
| 23 |目录设置、组织| | 55| |
| |管理 | | |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图书分设公 | | |
| | |务、读者目录; | | |
| | |2.读者目录设 | | |
| 231|目录设置 |分类、题名目 |0-20|少一种目录扣3分。 |
| | |录;3.期刊设 | | |
| | |刊名目录4.报 | | |
| | |纸设报名目录。 | | |
|----|-------|---------|----|-----------|
| | | 4↓ | 5|抽查中文图书读者目 |
| 232|目录组织误差率| 3↓ | 10|录中分类、题名目录 |
| |(%) | 2↓ | 15|各一屉。误差率超过 |
| | | 1↓ | 20|4%不得分。 |
|----|-------|---------|----|-----------|
| | |1.导片是否合理;| 3| |
| | |2.屉标是否齐全;| 3| |
| 233|目录管理 |3.有无专人管理;| 3| |
| | |4.卡片保养维护情| 3| |
| | |况; | 3| |
| | |5.有无目录咨询。| | |
|----|-------|---------|----|-----------|

| 24 |藏书管理与保护| | 30| |
|----|-------|---------|----|-----------|
| | | | 3↓ | 2|抽查中文图书10大 |
| | |闭| 2↓ | 4|类,每类各一格(指 |
| | | | 1.5↓ | 6|书架),闭架误差率 |
| | |架| 1↓ | 8|超过3%,开架误差 |
| | | | 0.5↓ | 10|率超过5%不得分。 |
| 241|藏书排架误差率|---------|----|-----------|
| |(%) | | 5↓ | 2|文学类、连环画、低 |
| | |开| 4↓ | 4|幼读物按各馆规定检 |
| | | | 3↓ | 6|查,其余各类严格按 |
| | |架| 2↓ | 8|排架号检查。 |
| | | | 1↓ | 10| |
|----|-------|---------|----|-----------|
| | |1.是否有图书保 | | |
| | |护规章制度; | 2| |
| | |2.书库中防火、 | | |
| | |防盗、防尘、防 | 3| |
| 242|图书保护 |湿的措施设备及 | | |
| | |效果; | | |
| | |3.书库的卫生情 | 3| |
| | |况; | | |
| | |4.破损图书修复 | 2| |
| | |情况。 | |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75| |
|----|-------|---------|----|-----------|
| 31 |书刊借阅 | | 145|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集体借阅 | 3| |
| | |2.馆际互借 | 3| |
| 311|服务方式 |3.预约借书 | 3| |
| | |4.送书上门 | 4| |
| | |5.资料代查 | 4| |
| | |6.其它 | 3| |
|----|-------|---------|----|-----------|
| | | 10↑ | 15|服务窗口名称不拘, |
| 312|馆内服务窗口 | 8↑ | 10|如一室多用,又无明 |
| |(个) | 6↑ | 5|显隔离措施,按一个 |
| | | | |计算,每个服务窗口 |
| | | | |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 |
| | | | |24小时。 |
|----|-------|---------|----|-----------|
| | | 12↑ | |指在馆外所设立的读 |
| | | 10↑ | 15|者服务场所。不管是 |
| 313|服务点(个) | 8↑ | 10|固定的、流动的,只 |
| | | | 5|要直接为读者提供服 |
| | | | |务,或由图书馆定点 |
| | | | |定期轮换书刊,并负 |
| | | | |责进行业务辅导的, |
| | | | |均为服务点。 |
|----|-------|---------|----|-----------|
| | | 10000↑ | 15| |
| | | 8000↑ | 12| |
| 314|借书证数(个)| 6000↑ | 6| |
| | | 4000↑ | 9| |
|----|-------|---------|----|-----------|

| | | 20↑ | 25|指办理外借手续的书 |
| 315|年外借册次 | 15↑ | 20|刊册次,包括集体外 |
| |(万册次) | 10↑ | 15|借册次。 |
| | | 5↑ | 10| |
|----|-------|---------|----|-----------|
| | | 15↑ | 20| |
| 316|年流通总人次 | 12↑ | 15|不含到馆参加读者活 |
| |(万人次) | 10↑ | 10|动或参观的人次。 |
| | | 8↑ | 5| |
|----|-------|---------|----|-----------|
| | | 40↑ | 15| |
| |藏书开架比例 | 30↑ | 12|含半开架书刊,报刊 |
| 317|开架书刊册数/| 20↑ | 9|按种计算。 |
| |总藏书量(%)| 15↑ | 6| |
|----|-------|---------|----|-----------|
| | | 42↑ | 20|指两个以上主要服务 |
| 318|开馆时间(小时| 40↑ | 15|窗口(如外借处、阅 |
| |/周) | 38↑ | 10|览室等)全年平均每 |
| | | 36↑ | 5|周开放时间。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32 |书刊宣传与读者| | 75| |
| |活动 | | | |
|----|-------|---------|----|-----------|
| | |图书展览 | 2| |
| | |新书推荐 | 2| |
| 321|书刊宣传形式 |板 报 | 2| |
| | |专 栏 | 2| |
| | |其 它 | 2| |
|----|-------|---------|----|-----------|
| | |1.有计划、行 | 5| |
| 322|图书馆服务宣传|动和总结 | | |
| |周活动 |2.受到上级有 | 5| |
| | |关部门表扬或新 | | |
| | |闻单位报道。 | | |
|----|-------|---------|----|-----------|
| | | 60↑ | 15|指为少年儿童举办的 |
| 323|课外阅读兴趣辅| 40↑ | 10|各种阅读兴趣辅导 |
| |导活动(班次)| 20↑ | 5|班。 |
|----|-------|---------|----|-----------|
| | | 30↑ | 10|指1993年至今经图 |
| 324|重点读者培养 | 20↑ | 6|书馆重点培养有明显 |
| |(人) | 15↑ | 3|效果,成绩显著的读 |
| | | | |者,需提供有关证 |
| | | | |明。 |
|----|-------|---------|----|-----------|

| | | 50↑ | 15| |
| 325|馆内读者活动次| 40↑ | 12|馆内举办的辅导班不 |
| |数(次/年) | 30↑ | 9|计算在内。 |
| | | 20↑ | 6| |
|----|-------|---------|----|-----------|
| | | 25000↑ | 15| |
| 326|馆内读者活动人| 20000↑ | 12| |
| |次(人次/年)| 15000↑ | 9|同上 |
| | | 10000↑ | 6| |
| | | 5000↑ | 3| |
|----|-------|---------|----|-----------|
| | | | |指全国、全省、全市 |
| 33 |大型读者活动 | | |性大型读者活动,如 |
| | | | 30|“红读”,百部优秀影 |
| | | | |视片”等。 |
|----|-------|---------|----|-----------|
| | |1.有读者活动 | | |
| 331|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或办公 |0-5 | |
| | |室;2.配有专 | | |
| | |人负责日常工作 | |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有计划、方 | | |
| 332|活动安排 |案、实施措施; |0-5 | |
| | |2.有总结、有 | | |
| | |成果、有档案。 | | |
|----|--------|---------|----|----------|
| | |形式多样、内容 | | |
| 333|活动方式 |丰富 有规模、 |0-5 | |
| | |有影响 | | |
|----|--------|---------|----|----------|
| |活动覆盖面 | 80↑ | 15| |
| 334|参加活动的地、 | 60↑ | 12| |
| |市、区、县/地、| 40↑ | 9| |
| |市、区、县、总 | 20↑ | 6| |
| |数(%) | | | |
|----|--------|---------|----|----------|
| 34 |参考咨询与二、 | | 25| |
| |三次文献编印 | | | |
|----|--------|---------|----|----------|
| | |1.有专兼职人 | | |
| 341|检索、咨询 |员2.有检索、 |0-10| |
| | |咨询记录 | | |
|----|--------|---------|----|----------|
| | | 3↑ | 15| |
| 342|年编印二、三次 | 2↑ | 10| |
| |文献(种) | 1↑ | 5| |
|----|--------|---------|----|----------|
| 4 |业务研究 业务 | | 95| |
| |辅导、协作协调 | | | |
|----|--------|---------|----|----------|
| 41 |业务研究 | | 35| |
|----|--------|---------|----|----------|
| | | 5↑ | 15| |
| |在省级以上刊物 | 4↑ | 12|包括在省级学会获奖 |
| 411|发表论文篇数 | 3↑ | 9|的论文 |
| |(篇) | 2↑ | 6| |
| | | 1↑ | 3| |
|----|--------|---------|----|----------|
| 412|组织地区性学术 | 1 | 10| |
| |活动(次) | | | |
|----|--------|---------|----|----------|
| 413|少年儿童图书馆 | | 10|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 |
| |学刊物 | | |的铅印刊物 |
|----|--------|---------|----|----------|
| 42 |业务辅导 | | 40|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 | |提供对本地区少儿图 |
| 421|辅导工作效果及| | |书馆、阅览室、中小 |
| |业绩 | |0-20|学图书馆的辅导工作 |
| | | | |报告,工作记录及有 |
| | | | |关基层馆材料。 |
|----|-------|---------|----|-----------|
| 422|调查研究报告 |理论与实践相结 |0-10| |
| | |合有参考价值。 | | |
|----|-------|---------|----|-----------|
| | | | |指对本地区少儿图书 |
| 423|业务培训工作 | |0-10|馆、阅览室、中小学 |
| | | | |图书馆等工作人员的 |
| | | | |培训。 |
|----|-------|---------|----|-----------|
| | |有计划、有活 | |提供建立省市、区 |
| 43 |网络建设 |动、有总结 |0-10|县、街道(乡镇)少 |
| | | | |儿图书馆或分馆三级 |
| | | | |网络的材料。 |
|----|-------|---------|----|-----------|
| | |1.与少儿图书馆、| 5| |
| | |室开展协作协调 | | |
| 44 |协作协调 |2.与本地区少儿 | | |
| | |教育机构开展协 | 5| |
| | |作协调 | | |
|----|-------|---------|----|-----------|
| 5 |管 理 | | 140| |
|----|-------|---------|----|-----------|
| | |1.岗位责任制及 | 5| |
| | |职工考核制度; | | |
| | |2.业务管理制度 | |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包括藏书、目录 | 5| |
| | |等方面); | | |
| | |3.行政管理制度 | | |
| | |(包括设备、保卫 | 5| |
| | |等方面)。 | | |
|----|-------|---------|----|-----------|
| | |1.职工考核档案 | 4|要求立卷准确,装订 |
| 52 |档案工作 |2.读者活动档案 | 2|整齐,内容齐全,每 |
| | |3.参考咨询档案 | 2|卷有目录。 |
| | |4.业务辅导档案 | 2| |
-----------------------------------------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 |1.馆藏统计 | 3 | |
| | |2.读者统计 | 3 | |
| 53 |统计工作 |3.借阅统计 | 3 | |
| | |4.设备统计 | 3 | |
| | |5.统计分析 | 3 | |
|----|-------|---------|----|---------|
| | |1.环境整洁美观;| 5 | |
| | |2.标牌规范标准;| 5 | |
| 54 |环境管理 |3.设施维护良好;| 5 | |
| | |4.美化布置具少 | | |
| | |儿特点。 | 15 | |
|----|-------|---------|----|---------|
| | | 60↑ | 50 | |
| | | 50↑ | 40 | |
| 55 |创收纯收入(万| 40↑ | 32 |含赞助费。 |
| |元) | 30↑ | 24 | |
| | | 20↑ | 16 | |
| | | 10↑ | 8 | |
|----|-------|---------|----|---------|
| | |1.中央、省级 | | |
| | |业务主管部门表 | | |
| | |彰每次分别记 | | |
| 56 |表彰 |5、3分; |0-20|1988年以来 |
| | |2.省级党委、 | | |
| | |政府表彰每次分 | | |
| | |别记5、3分。 | | |
|----|-------|---------|----|---------|
| | |1.采编实行计算 | | |
| | |机管理; | | |
| | |2.外借实行计算 | 15 | |
| 6 |提高指标 |机管理; | 15 | |
| | |3.对少儿进行计 |0-10| |
| | |算机培训; | 10 | |
| | |4.其它 | | |
---------------------------------------
说明:
一、标准及说明中凡未注明年限的均以1994年或1995年的数据
和情况为准。
二、凡达不到“标准与因素”栏中最低标准的不得分;除“分值”
档中注明“0-X”分之外,严格按“分值”档中标定的各档
分数给分,不得任意加减。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