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20:02: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4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通知



发改东北[2012]2568号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并大连市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各有关科研单位:
为全面贯彻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中科院科技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行动计划(2012-2015年)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2tz/W020120926533769605169.pdf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科学院

2012年8月20日




附件:
中科院科技 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行动计划( 2012 — 2015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科学院

为全面贯彻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加强人才交流培训和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探索中央科研院所与地方合作的新模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产品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等手段,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技术产品研发。
项目为本,滚动推进。抓紧抓实本计划所列项目建设,定期督促检查进展情况,修订项目清单,补充新项目,适时将此项工作扩展到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
多方支持,形成合力。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中科院系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二 、加快推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一)服务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以装备制造、冶金、石化 、 化工等产业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企业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二)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三)服务农业现代化。以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为重点 ,推 动实施东北主要作物新型种植技术示范及产业化、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下资源产业化综合开发 等项目,提高农业 生产 技术水平。
(四) 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保。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保为目标,加快推进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及产业化 。以上 具体内容见附件 1 :重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一览表。
三 、着力推进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品研发项目
以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 , 集中力量推进一批研发项目 ,解决一批对产业技术升级影响大的关键共性问题。以上 具体内容见附件 2 :关键共性技术产品研发项目一览表 。
四 、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 一批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 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
(二)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支持中科院 有关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科技资源集聚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
以上(一)和(二)具体内容见附件 3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项目一览表。
(三) 构筑区域创新集群。 充分利用中科院优势科研力量和成熟科技成果,以各类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平台为载体,以优势产业、企业为重点对象,突出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着力推进先进材料、绿色智能制造以及现代农业等创新集群发展。中科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 抓紧 组织研究编制东北区域创新集群 发展规划。
(四) 中科院与地方加强科技合作。 以建设全国科学院联盟为契机,加强中科院与地方科学院的合作交流。以中科院哈尔滨中心、北方粳稻中心等作为合作纽带,开展协同创新,强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探索完善中央与地方科研机构合作的体制机制。
五 、加强人才交流培训
(一) 选派科研人员到地方挂职。 通过派遣科技副职及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加强中科院相关分院、研究所与东北地区 地方政府 、 企业的人员交流 , 继续完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鼓励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交流人员结构,带动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结合地方发展需要和突发问题 ,及时组织中科院系统的科研人员与地方开展技术咨询 、 技术服务 、人才培训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
六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以中科院 有关 科技园为载体,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建成国际技术合作与产业化重要基地。通过搭建技术转移合作、企业孵化、市场交易、投融资服务、公共(增值)服务五大平台,提高科技园的整体科技服务能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东北地区地方发展改革委要密切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行动计划》中的成熟技术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应用。中科院加强对所属科研机构的指导,支持其与东北地区地方政府、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交流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和中科院(院地合作局)牵头,联合 东北地区省级发展改革 委和中科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定期督促检查《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行动计划》中的项目进行修订、补充。
附件 : (略)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志愿兵、义务兵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后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志愿兵、义务兵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后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



一九八五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实行了以职务(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多数国营大中型企业单位已按新拟企业干部、工人参考工资标准进行了套改。因此,需要对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退出现役的志愿兵和义务兵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作出新的
规定。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志愿兵转业、义务兵退伍到地方工作后,均执行所在单位的工资制度。对分配当工人的,在初次确定其工资时,应当按照不低于现岗位同工种、同工龄大多数工人的标准工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之和)的原则确定。对分配任干部职务的,亦按此原则确定。


二、志愿兵转业、义务兵退伍到地方工作后,凡在部队获二等功以上或提前晋级奖励的,其工资在按上述原则确定后,可以高定一级。
三、志愿兵转业、义务兵退伍后,无论分配到何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均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试用期的待遇,直接按上述规定确定工资。如分配的工作与在部队从事的专业不对口,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其培训期间的工资由所在单位照发。
四、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转业的志愿兵和退伍分配工作的义务兵,从本通知下达之日起改按上述规定执行(在此之前,本人工资低于上述规定的部分,不予补发)。由此增加的工资,企业单位在成本中列支,行政、事业单位在原经费中开支。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抓紧落实,并将实施办法送劳动人事部备案。
六、以往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1987年3月18日

运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

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


运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市规划区内和风景名胜区的下列树木均属古树名木,应加强保护管理:

  (一)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二)树龄在百年以上的;
  (三)树种珍贵,国内外稀有的;
  (四)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
  (五)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

  第三条 凡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定为一级名木。其余古树名木定为二级名木。

  第四条 本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是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机构。经园林绿化行政主 管部门鉴定列为保护的古树名木,应统一登记、编号、造册,建立档案,并树立明显标志, 以资识别和保护。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属于单位所有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保护管理;属于个人所有的,由个人负责保护管理。

  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古树名木所在单位 的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以支持配合。

  第六条 古树名木严禁擅自移植、砍伐、转让和买卖。不准攀折树枝,不准剥损树皮 ,不准 借树木搭棚、作业,不准在树上挂物、敲钉、刻划,在树冠投影外两米的范围内,不准挖土 、堆物、造房、作业,不准倾倒有害的废水废渣。禁止其它一切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 

  第七条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城 市人民 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属于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捐献给国家的,应给予适当奖励。 

  第八条 负责保护古树名木的单位或个人发现树木有衰萎现象,应及时报告所在县( 市、区 )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并积极采取复壮措 施,精心养护培植。经抢救无效,树木确已枯死,须经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

  第九条 养护和复壮古树名木所需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对经费确有困难的集体所 有制单 位,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园林部门酌情帮助解决。属于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应 鼓励其精心养护培植;确需补贴的,由园林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第十条 对影响、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设施,生产单位应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 出的期限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其影响、危害。

  第十一条 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征用土地和施工 过程 中,应严格注意保护古树名木,与园林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避让或保护措施,不得任意移植。

  如果系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特殊需要,无法避让非移植不可的古树名木,属于一级的,应当 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属于二级的,应当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审核同意,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移植费用,由移植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不按照规定的管理养护方案实施管理,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者古树 名木已 受损害或者衰弱,其养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未报告,并未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古树名木死 亡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依照《城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 破坏古树名木及其标志与保护设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